粉丝提问:如何评价《中国好声音》烟嗓歌手的《河流》?
《中国好声音》第三期全网反应最强烈的歌手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川川演唱的《河流》,这首歌曲的前后冲击力较大,反差感强烈,将民谣静默的铺垫成功衬托摇滚呐喊的宣泄主基调,以民谣和摇滚的剧烈跨界反差,获得不错反响。
从整体的唱功表现上,川川这位20岁的孩子具备一位摇滚歌手的内核精神理解——歌曲情绪基于真声强烈的撕裂情绪共鸣感染力。摇滚唱法本质上并不在乎过多的声乐性,但一定是基于情绪的共鸣感染力,在这一点上川川做的非常不错,他的整体舞台呈现效果在第一次听到时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部分的震撼感。在这一点上,川川具有梁博的一丝精气神,或者是川川身上有模仿梁博的痕迹。
但是在专业声乐上讲,川川的进步空间就非常大,或者说梁博的成长经验可以入让川川更好的进步,具有如下的进步空间:
1:撕裂音、摩擦音用力过猛且不可控,川川才20岁但声带的厚度在撕裂音上开始具有真声撕裂的毛边化,毛边化不是好事,而是声带甲杓肌开始松弛的前兆。这一点相比于梁博,存在一定的机能偏弱或者是摇滚情绪的审美过于追求极限导致的。急切需要增加一定的护嗓认知,不然三五年内声带的机能就会严重退化,甚至声带病变、失声。这就和我们20岁时一样,认为自己从不会生病,但一到25岁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身上已经有了生理机能的部分退化一样。
2:后半段哭腔的修饰音过多,导致情绪有点走向不可控的崩溃感。这可能恰恰是亮点,但是声乐的追求是控制和细致,投入是应该的,但声乐解决的方式可以将哭腔作为画龙点睛的杀器,而其他部分优化为吟唱、颤音、即兴、合唱等等形式,摇滚的表现形式切记单纯的吼叫,伴随着吼叫的爆发应该有一定的铺垫和起承转合。
对于职业歌手而言,也不能只用一个技巧,这是禁忌,就如同谭维维一直使用怒音一样容易审美疲劳,不能将一个技巧作为全部内容的设计细节,否则会导致个人风格的局限性,尤为挑歌。这在竞技性舞台上,可能第二轮就得被刷下。
3:音色的统一度提升空间较大,第一段的咬字逻辑和音色腔体像极了一个弱版的梁博,而副歌开始就完全从梁博转变为耿汉斯的撕裂音、摩擦音逻辑,整体的音色听感上,整体的底色基调割裂性较大,一个人唱两种声音。这在《河流》这首歌是好事,制造反差感,但是对于其他的摇滚歌曲,是一个很大隐患。摇滚的情绪性要么就像《河流》这样人来疯的投入,要么就是叙述性的逐步升温,而后者才是摇滚的主流,要求的音色统一度是较高的。
这三点对于摇滚歌手而言,分别对应Live控制力、情绪装饰音、音色统一度,其中第三点是较为重要的,因为音色统一度是音色辨识度的前提,你要成为一个职业歌手你必须需要基础的音色辨识度才能巩固自身的市场记忆和竞争力。而川川表达的音色,实际上和当年耿汉斯,乃至于张恒远是一样的,听声音听不出来个人的辨识度,都存在中低音和高音区的音色割裂。即使今天,张恒远和耿汉斯的歌手知名度同样很低。这个问题十分严峻。
以下从音色、音域、腔体三点做具体说明;
川川的音色,可以简单的以音区作为区分:中低音-弱版梁博;高音区-失控的耿斯汉。这种以音区来作为歌手音色的区分现象,在职业歌手是比较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歌手对于自身音色的开拓可能还处于一个模仿他人的音色状态,而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生理音色特色。没有找到将音域、音区、调式和个人音色分离的腔体空间。音色的辨识度和音区绑定了。
其实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尤其在业余音乐爱好者之中的顶级歌手身上,随随便便都可以模仿几个职业歌手的部分音区音色,而且通常都很像,但是他们往往会说一句:“觉得自己的音色不好听”,这实际上是一个较为错误的观念,每一个人的音色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要想迈出成为职业歌手的基本自信,就是对于自己的音色有自信。而在声乐之中,没有不好的音色,反而如果真的很不太好听听,那恰恰是万中无一的猎奇艺术音色,比如说ACDC的公鸡嗓。
回到川川身上,他的音色在底色上有不小的摩擦音,这一点摩擦音较大程度的干扰了共鸣,换句话说他的音色在声乐上没有达到共鸣芯体的审美标准上。大白话的意思是:他的声线太浑浊了,如果将他的声线提取为音频泛音列,会发现中低音爆表,高音信息寥寥无几,整体呈现一种头轻脚重的听感,而芯体共鸣的基本泛音列是具有基于以芯体为核心朝着其他多频段的均衡泛音,主次分明。
这种摩擦音在中低音区的影响程度是较小的,甚至可以在中低音衍生出【烟嗓】这样非常具有快速传播力的下沉市场音色,因为的确不难听,长期演唱中低音摩擦音的隐患也不是很大,就是容易声带小结和咽喉炎,定期检查问题也不大。但是摩擦音的危害,是在高音区对于声带甲杓肌的毁灭性拉扯。
当歌手在中低音享受摩擦音带来的烟嗓魅力时,他会在周围听众的鼓励、赞美声之中,逐渐形成经验主义的条件反射,变得离不开摩擦音。而一首歌一定会有最高音和最低音,这种经验主义的危害就在于,会潜意识让歌手去尝试最高音也拥有摩擦音的烟嗓听感,如此——撕裂音就出现了。
撕裂音,分为很多种,对于声乐最护嗓的撕裂音,可以是难度最高的混声部分咽音声带厚模式撕裂音,对应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的High C摇滚撕裂音。也可是萧敬腾的喉下唱法撕裂音,对应《王妃》,同时也可以是郑钧年轻时的挤卡撕裂音,对应《私奔》。而川川的撕裂音,恰恰就是偏向于郑钧类似的《私奔》撕裂音,本质是高喉位的甲杓肌压缩摩擦音挤卡。
这个时候,声带闭合的压力足矣让一个正常人嗓子不舒服一整天,本身高音的声带闭合压力就很高,而为了保持愤怒、真声质感,刻意代偿加压甲杓肌的厚度,让音色变厚、从摩擦音获取颗粒度,如此共鸣残缺下,喑哑就成为了核心,歌声的声压也是较低的,偏向于嚎叫。
川川Live音域:C3-A4;
梁博音色:C3-D4;
耿斯汉音色:E4-A4;
在音域上表现,川川是较为不错的,当然这里得考虑年龄,20岁刚刚一生之中声带机能最抗造的时间,这个时候大部分的男孩子都可以上A4,女孩上个挤卡E5也是较为轻松的。但是川川属于强咬字的撕裂音A4,这里其实机能还是不错的,因为可以Live一次成功唱出A4,那么就意味着私下没有少练。即使在20岁,可以上台演唱A4的摩擦音撕裂音也是具有一定能力的。
但整体而已,川川的单音质量并不是很高,因为唱法走的路数就不是声乐的共鸣流派,基本的咬字都是点触,而不是长音,在连奏的逻辑上具有较大的不适性,以断奏为主。
而在腔体逻辑上,川川也因为不属于共鸣体系很难有较大的细节描述,以烟嗓的厚实感作为腔体的底层逻辑,优势是中低音区不用气息支撑也很好听,但是高音区上整体的支撑感比较薄弱,存在白嗓、哭腔、咬字发音点抖动等问题。
整体而言,《河流》这首歌是较为成功的,这歌就应该这么唱,但是对于歌手而言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eikagz.com/mxbg/14.html
有话要说...